我查了一些文献,当时结构性改革说的是政治、社会、经济结构的改革,也就是我们说的体制改革。
以上五大行业占全部增加值的近六成(59.7%),是名副其实的支柱行业。蓝皮书预计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6.6%-6.8%。
制造业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主要来源于西方国家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在改革开放以来很长一段时期里,低成本优势一直是中国制造在全球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从短期看,平衡经济波动的有效手段主要来自需求侧。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在于转型升级不畅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制造已建立起竞争力较强,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且业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究其根本,二次转型一定要向着结构性创新经济转型,走上高效率内生型经济增长的道路。反过来,恶性竞争又削弱了企业转型升级的能力,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
二是中小企业活力不足。我国行业税收结构依然过度依赖传统产业 蓝皮书指出,中国依然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占比高达30%以上,远远高于其他行业。2015年5月的银行股东大会上,立即解除了Jain的理事会主席职务,新上任的是英国人John Cryan。
低息对存款者不利,许多人勤俭节约存款,想以后靠存款利息来补充养老,现在,利息都没了。对亏损银行,对靠拆了东墙补西墙的企业,贷款几乎不支付利息,可以无期限贷款或贷款延长,避免破产 ——这样苟延偷生的银行毕竟不是金融界主流。 欧洲银行界的危机与转型 其实,德意志银行的状况在欧洲普遍存在,而欧洲1/3的银行就涉及到8,5万亿美元的贷款。而欧洲想到的却只是制定新法律,而没有对银行采取血腥点的清理措施。
央行的基本利息等于零后,进出的利息全都大幅度降低,银行利润就相当薄。只可惜德国经历一次大战、二次大战的厄运,使德意志银行只能屈居德国,依旧是一个商业银行。
如果分析欧洲金融界的现状,欧洲金融界的首要问题是银行太多,overbanked。在这样的特别风险时期,如果银行界运作不健康,很快将导致新的金融危机。如果遇到金融风波,银行就拿不出钱来应对。而维持银行的基本支出并没有改变,于是银行就很难生存了。
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长年来美国银行唯利是图、兴风作浪所积累酿成。问题查到了德意志银行,发现德意志银行已经渗透到美国金融界的各个角落,许多投机金融项目的背后都有德意志银行的影子,也可谓作恶多端,其作恶程度和危害一点不亚于美国本土的银行。金融危机过去了七年,被重创的国际金融界似乎已经从噩梦中缓过气来,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冲击也在逐年消除。银行理事Mitchell也是冒险家,2000年圣诞前夕在美国坐自己的私人飞机——据说没有飞机驾驶执照的他要亲自驾机——发生空难而罹难。
银行规模大了,赢利和风险都增大了,企业文化也发生了深刻变化。1999年德意志银行又以98亿美元买下百年老店、美国第八大投资银行Bankers Trust。
据英国Coalition Index评级统计,直到2015年,德意志银行的金融业务规模名列世界第三,主要金融项目就在美国——德意志银行员工10万,其中一半在国外——后来因为德意志银行后院起火,进入亏损,所以收缩银根,主动放弃了许多国际金融业务,2016年上半年金融业务规模才降到世界第六(前五名全是美国银行)。10月5日德国议会邀请欧洲中央银行行长Mario Draghi前来议会解释。
为了挽救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危机,美国政府付出了血本。当然,也有许多德国大企业力挺德意志银行,例如奔驰汽车公司、化工公司BASF、能源公司Eon和RWE、旅游公司Tui等。上任德意志银行行长Jain在金融界丑闻不断,银行整天因为他忙着与人打官司、赔偿客户损失。走掉了10家对冲基金,我们还有200多家,还有2000万客户。没想到,现在却是140亿美元,大大超出预算。1989年11月27日他宣布,德意志银行将以27亿马克(13,8亿欧元)并购英国的150年老店、投资银行Morgan Grenfell。
经历2008年的金融危机,全世界的国家债务和私人债务总额高达152万亿美元,其中1/3为国家债务,2/3为私人债务,这相当于全世界年总产值的252%。学界、欧洲中央银行都指出这一问题,政府也看到。
德意志银行内部人心惶惶,本来以为在德意志银行工作是金饭碗,没想到一夜之内成了泥饭碗。当然,更大的风险是交易额与自己本身的资本不成比例,以小搏大太过分,德意志银行会被美国金融界说成是世界上最危险的银行。
这次造成金融业处处哀鸣的直接原因,是欧洲中央银行的低息政策,基本利息等于零,想以此刺激欧洲经济。为了防止再度出现金融危机,欧盟制定了一系列繁琐的法律。
他抱怨银行给经理们的分红太高,网络系统太陈旧……尤其是银行许多领域的估价太高。这是一位投资天才,也是惹事天才,丝毫没有一点印度佛教的谦和与忍心,德意志银行近年来的所有丑闻和法律纠纷几乎都是他酿成的。因为高价购买,导致德意志银行的股值都下降了5%。IWF警告说,现在世界经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坏:债务阻碍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缓慢又减缓了债务偿还。
Anshu Jain一上任后,惹祸确实越来越大,德国总行与英国分行的矛盾激烈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美国对德意志银行秋后算账 德国金融界掀起波涛,媒体扬言德国最大的德意志银行面临破产,正想申请国家救援,德意志银行的股值从金融危机前夕2007年的最高峰102欧元,跌到10欧元以下,引起德国社会的震惊。
以致美国专家会说:德意志银行是世界上最危险的银行。这对顾客当然很好,但对银行是致命的,这些银行怎么可能闲置许多资金来应付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
直到1989年,当时的银行行长、59岁的Alfred Herrhausen是位很有社会责任感的银行家,他顶着国际金融界压力,提出要减免贫困国家的债务。Draghi明确指出,不要指望欧洲中央银行会同情这些银行,会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
这样,就可以减少银行数目,减少柜台人员,从而节省管理成本,提高赢利。失业率不断下降,分别是7,4%,6,2%,5,4%。会上国际货币组织IWF就点名指出:德意志银行属于那些必须相应改变运行模式的银行,以便让投资者确信,这些银行未来是能够承受风险的。但当时的银行行长Rolf-E. Breuer却充满信心:还没有一家德国银行、国际上还没有一家非美国的银行,像德意志银行那样在美国本土拥有这样的规模。
眼前的一场金融风波似乎过去了,德意志银行股票又开始升值。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银行的许多业务如汇款、提款、签字、甚至证券等,都可以在网上或取款机里实现。
德国第二大银行商业银行为了减少亏损,近日宣布将裁员9600名,相当于全银行1/5的员工,震惊全德。德意志银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在其它银行亏损严重、面临破产的2009年,德意志银行居然年赢利49,73亿欧元,几乎达到了历史最高峰,大有发国难财的嫌疑。
但要想改,谈何容易,1995年遍布全德的国家邮政局就开出了邮政银行——也算德国特色——还就是德国政府自己推出的项目,政府都要与私人银行争夺一分利。坊间传说,德意志银行没有140亿美元来支付罚款,流动资金紧缺,正希望德国政府伸出援手,否则将面临破产,尽管这些传说被德意志银行和政府否定